粮食安全关乎国运民生,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。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,农资市场进入购销旺季,农资对春耕的影响不言而喻。近些年,肥料产品年年迭代,推广前赴后继,概念层出不穷,一到“见真招”时却“萎靡不振”。市场不缺产品,缺的是真正有效果的产品,作为农资企业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。
农资企业应该怎样追上市场风口?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,农资人要承担哪些责任?如何才能破局发展?针对这些问题,潍坊乐多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小燕表达了自己的见解。
万小燕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特肥市场仍处于教育阶段
“作为一家特肥企业,乐多收成立至今近20个年头了,目前有两个生产基地,分别在山东潍坊与内蒙古巴彦淖尔。”万小燕介绍,乐多收自成立之初就坚守“让作物更健康”的使命担当,坚持“用技术驱动成长”的产品理念,主要生产、销售含海藻酸水溶肥料、微量元素水溶肥料、大量元素水溶肥料、含氨基酸水溶肥料、含腐殖酸水溶肥料以及和世界同步工艺的高端单量元素、特种肥料。
特肥潜力虽大,却不是一块随意就能开采的金矿。近几年,农资行业最火的领域,特肥绝对占一席之地,很多企业转型做特肥,有些企业虽然做特肥,但只是为了迎合市场需要叫“特肥”,并不理解其为什么“特”,更遑论生产的产品有什么特殊之处了。万小燕指出,特肥的特点是解决作物某些问题,市面上有些特肥产品只是营销层面的特肥,不是具体解决作物问题的特肥,这种现象导致“特肥不特”的声音愈演愈烈。可以说特肥市场仍处于教育阶段,从用户角度看,产品本身要解决问题这个理念仍需要推广。“作为特肥企业,乐多收坚持产品理念,通过科学作用机理倒推产品说服用户,让用户理解作用机理,类似于钙解决什么问题,海藻酸解决什么问题,深入浅出,让用户真正理解特肥的成分功能特在哪里,像农药一样解决作物种植生长中的问题。”
“有些用户无法分辨真正的特肥产品,只能拿出万金油产品,要记住,农资产品的研发是为了解决作物问题,尤其是特肥更要解决作物某些问题。”万小燕表示,不能给用户解决问题的“特肥产品”只会混淆用户,如果高价值投入却无法解决核心问题,特肥市场如何蓬勃发展?
经过多年发展,特肥已成为无论是应用层面还是经营层面都不容忽视的“必需品”,可以说特肥正处在“青少年期”,正是生长发育关键时期,体量在整体增长。由于其处于“发育”阶段,也暴露了特肥行业的不完善,包括用户的认识度、行业规范度、定位清晰度、经销商的推广专业程度等尚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。
农资企业要扛起责任
疫情过后,农资企业又该怎样变局?现阶段农资市场小幅回暖,要想恢复正常仍需时间,这是不可避免的等待,对农资企业来说,疫情的放开致使市场积极性高涨,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。面对市场新变化,万小燕表示,乐多收时刻准备着。据了解,乐多收有两大业务板块,一是传统渠道,遍布海南,广西,云南、内蒙古,新疆等地,二是ODM业务,这部分针对国内农药企业和肥料生产企业,原料与技术同时输出,现阶段有2、300家企业与其合作。“疫情期间,乐多收原计划的工作未能正常进行,接下来,乐多收已做好准备,将拓宽渠道作为未来两年目标,同时打造线上团队渠道。”
农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,产品与技术是企业破局关键。“在产品与技术上,谁先进一步,谁就能得到市场青睐。”万小燕说,产品研发与应用技术,一直是乐多收的重中之重,科技是不断进步的,乐多收自创立之初,从未放弃过对产品与技术的钻研,多年来与国内外优秀企业、院校合作,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从而提升企业自身优势
截止到去年7月,中国特种肥料企业共登记22677个产品,涉及到水溶肥料、缓释肥料、生物有机肥、土壤调理剂等,水溶肥料登记企业数量占比最大,达到70%。特肥产品使用量占到中国肥料总使用量的20%以上,随着产品创新力度加大,应用范围扩展,农化服务升级,特肥产品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。市场的扩大意味着竞争压力与企业责任的加大,作为农资企业,用优质产品助力农民增产增收是关键职责,万小燕建议农资同仁回归本质,将重心放在产品本身,更多关注产品效果与作用,不要盲目追逐表面、概念性的东西,要想真正做出实事一定要注重产品特点,体现出产品本身的竞争优势,不要滥竽充数,更不要糊弄市场糊弄种植户,农企要扛起增产增收的责任。
护粮保丰收,农资企业责任所在。万小燕进入农资行业已有7年时间,这7年里,她不断用农资知识充实自己,“学习、技术、服务”是她口中经常出现的词汇。作为农资人,万小燕表示,农资行业是一个不断鞭策人学习进步的行业,能够助力增产增收,真正为农民服务,是令人欣慰的事。
关键词:
X 关闭
X 关闭